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穗卫健宣
救命时间“提速”,急救车辆出车时间由4分钟缩短到3分钟;急救人员遇到塞车等情况,可申请跨部门支援;将中心城区划分为5个片区,实行片区式同质化急救;对AED布点及维护作出明确规定……
(资料图)
5月1日起,新修订的《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新规如何进一步保障市民生命安全?如何为市民提供快速、高质量的急救服务?对此,羊城晚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急救车出车时间缩短1分钟
“时间就是生命”,如何贯通“急”与“救”?5月1日施行的新《条例》明确规定,“120”急救网络医院、区域急救医疗中心或者急救医疗指挥机构直属急救站,应当在接到急救医疗指挥机构的调度指令后3分钟内,派出“120”急救车辆及急救人员;急救人员在途中遇到车辆故障、交通拥堵等情况,预计在接到调度指令后15分钟内不能到达急救现场的,应当立即向急救医疗指挥机构报告,并向呼救人员说明情况。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解释,将急救车辆出车时间由4分钟缩短到3分钟,提高了急救快速反应水平和标准。新规还加强了急救过程中的部门联动,急救人员途中遇到交通拥堵,或者急救人员无法进入现场开展急救等情况,可以请求公安或者消防救援机构等部门协助。
在“提速”的基础上,广州如何以专业水平保障院前救护的质量?广州方面的急救专家表示,广州正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急救模式。
据了解,目前在全世界,院前急救有消防员主导、医护人员主导等多种模式。“广州的救护车基本配齐了监护设备、抢救设施,甚至具备心电图、血糖等快速现场检查能力,相当于一个移动监护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主任、广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主任委员蒋龙元表示,“广州的急救模式是相当于把移动的监护室送到患者身旁,这属于较高级别的一种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医疗网络已覆盖全市
如何让急救更快、更准、更高效?在新修订的《条例》施行前,广州卫健委组织了一次“急救大比武”。在“羊城工匠杯”广州地区第二届院前急救技能大赛上,广州市144间“120”急救网络医院全部派员参赛。
此次急救大赛与以往不同,赛区未按照行政区划设置,而是首次将全市以急救专科联盟形式划分片区分级组织,每支队伍由来自不同医院的2名医生、2名护士和1名驾驶员组成,混合组队参赛。
“片区式同质化急救,发展更高效。”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主任李双明介绍,自1989年成立至今,该中心的指挥机构已从1个市级急救指挥中心发展到市、区两级的“1个中心+5个分中心(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南沙区)”,急救网络医院已从最初的25家发展至144家,形成了覆盖全市的院前急救医疗网络。
为加强区域内院前急救力量统筹协调、提升“120”急救网络医院的同质化建设,2022年起,广州市卫健委将中心城区的“120”急救网络医院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每个区域内设置区域急救医疗中心。新修订的《条例》明确,区域急救医疗中心除了承担日常的急救工作外,还要负责服务区域内“120”急救网络医院和急救医疗指挥机构直属急救站的院前急救培训、质量管理等工作,并承担特殊医疗保障、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支援等职责。
广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院前急救管理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晓辉表示,要让不同医院达到统一的院前急救水平,让广州市民享受到标准化、规范化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
重点场所不配置AED将被罚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被人们称作“救命神器”。新修订的《条例》对AED的配置也作了明确规定。其中要求,政务服务大厅、机场、火车站、客运码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高速公路服务区、风景旅游区、学校、体育场馆、养老服务机构、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和单位应当配置AED,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和做好记录。相关场所若未按规定配置AED,且逾期未改正,由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新规实施在即,目前广州AED布点情况如何?据了解,截至今年2月底,广州市176个镇(街)实现了AED全覆盖。另据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通报的信息,2022年,广州市新增布置完成800台AED,主要覆盖场所包括公交站场、学校、公园及医院等市民活动的密集场所。
如何寻找身边的AED?市民查找时是否便捷?记者在社交软件平台输入“广州AED”进行搜索,出现了至少10个AED地图小程序。但记者实测体验发现,每个小程序录入的AED数量不一,需要进一步作出信息更新和规范管理。例如,在同一地点搜索,其中一个小程序显示最近的AED位于445米处,而另一个小程序显示,最近的AED在1.48公里处。市民若事先未进行详细了解,有可能错过最近的AED布点。
记者在海珠万达广场体验“城市急救地图”小程序时发现,该小程序接收市民提供的信息反馈,如市民发现身边的AED尚未被录入,可根据指引上传录入,助力完善急救网络。另外,该小程序内还设有“学急救”“紧急呼救”等栏目,提供急救知识学习。
“设施有了,培训也要到位。”知名急救专家“急诊夜鹰”王西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提醒,“心肺复苏(CPR)与AED的联合是拯救心脏骤停的关键,CPR质量要高,AED使用要快,两者都需要加强培训,才能在紧急时刻高效使用。关于心肺复苏培训,需要开放更多急救培训机构,提供给市民学习。AED也要有相应的训练机进行培训。”
据了解,目前面对广大社会公众进行急救培训的“急救员证”,一般会要求两年复训复核,很多人往往在第一次培训考核后忘记了复训。尽管目前的AED设计操作简易,但在应急情况下人难免慌乱,加上不同品牌的AED语音提示略有不同,王西富建议,复训时间可以设定得更短一些,“多学习几次,遗忘曲线就会延长。”
链接
对救护车驾驶员进行考核,为何要在车里放一杯水?
新修订的《广州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条例》施行在即,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市总工会于近期举办了“羊城工匠杯”广州地区第二届院前急救技能大赛。广州市共144间“120”急救网络医院参赛,参赛人员包括急诊科在职医护人员和救护车驾驶员,共约5000人。急救大赛经一个多月赛程,于4月19日举行决赛。
据悉,本次急救大赛由理论竞赛、技能操作两部分组成,5月1日即将施行的《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也在考核范围内,且新增了救护车驾驶员考核。
医护实操则主要考核心肺复苏、现场气管插管、创伤院前急救处置、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等院前急救项目的操作技能;而救护车驾驶员除了理论考试,还要参加长距离倒车、窄路掉头、曲线穿桩等驾驶操作技能考核。
“既要快,又要稳。救护车驾驶员不同于一般的驾驶员,从行车安全到现场环境控制,都承担着重要职责。”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主任李双明介绍,救护车驾驶员技能考核时,裁判甚至会在车里放一杯水,最后拿量杯计算水洒出来了多少,以此来判定参赛选手驾驶车辆是否平稳。
此次比赛以急救专科联盟形式划分片区,每支参赛队伍由来自不同医院的2名医生、2名护士和1名驾驶员混合组队参赛。东区参赛选手、中山一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叶子表示,不同医院合并队伍参赛,不仅能促使个人急救技能更规范高效,也促进医护人员提升协同作战能力。(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何宁
校对 | 马曼婷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