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产生着重大影响,也在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科技创新赋能社会发展”,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科技创新为智慧社区建设赋能
中国智慧社区建设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不少积极进展,特色鲜明的优秀智慧社区也不断涌现。智慧社区建设需要从各方面充分考量。一方面,中国智慧社区建设需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智慧社区建设的动力首先来自居民需求,通过居民共同商议将需求转换成一系列目标,保证智慧社区的规划设计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智慧社区建设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依托市场广泛地吸收社会各方的资金、创意和技术。企业是重要资金来源之一,政府应当引导企业进入智慧社区建设领域,鼓励企业探索可盈利的智慧社区建设运营模式,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同时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是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但不是唯一的考虑要素,在智慧社区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社区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信息化水平、居民素质等差异,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需求。详情
科技创新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赋能
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绿色低碳发展打牢坚实技术基础,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一是持续深化科技创新,发挥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势,加大原创性技术创新力度,主动对接国际先进技术,构建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二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构建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业生态以及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提升先进计算等数字优势产业竞争力,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对重大工程、重点企业全流程的绿色低碳管理,推动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三是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注重培养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实现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良性互动。详情
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赋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快速进步,但也要看到,农业的基础研究、底层技术、原创性成果依然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转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大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一方面,增强农业科技供给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保障。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及基础研究设施建设,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强对农业基础研究领域的前瞻性和引领性研究,围绕产业需求开展重点攻关、持续研究。另一方面,培育扶持新型科技服务主体,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保障。大力推广科技直通车、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等多元化农业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同时,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加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发展;推进科技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优势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此外,要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强化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引导科技人才向农村集聚。详情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生态
当前我国在开放创新生态建设方面仍面临全球创新网络融入程度亟待提升、国际创新合作生态亟待丰富、创新营商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需要秉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理念,打造有利于创新要素融通汇聚、创新成果共享的新生态、新格局。一是要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建立科技开放合作战略政策体系,破除阻碍开放创新生态建设的制度藩篱,进一步完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格局。二是要搭建国际科技合作网络平台,充分发挥领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联盟和社团的作用,深化实质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创新中心,汇聚全球智力资源。三是要完善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建设面向产业、对接实体经济的创业服务体系,构建适应创新创业规律的科技金融体系,构建好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四是要完善政策机制,加快资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为企业提供因需定制的知识产权全方位服务,营造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营商环境。详情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产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